
攸县新闻网讯【来源:株洲市文明办】
这天,谢湘萍如往常一样下工回家,进屋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全身瘫痪卧床的公公擦洗、换尿不湿,然后又用注射器将配好磨碎的流食注入到插在老人鼻子的鼻饲管,给吞咽功能有障碍的老人喂食、补水……4年多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这位贤惠的70后媳妇毫无怨言地起早劳夜照顾瘫痪公公的吃、喝、拉、撒、睡。洗脸、擦身、按摩、喂食,用无言的大爱诠释了一个超乎寻常的孝老故事。
公公意外瘫痪 媳妇勇挑重任
谢湘萍是攸县联星街道雪花社区的居民,下岗工人,家住望岳西路51号。她出生在攸县莲塘坳一个普通的农家,三姊妹同时上学给并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她放弃升高中上大学的机会,考入粮食技校,18岁毕业就在攸县粮食系统参加了工作。1999年与同在粮食系统工作的文翔结婚成家后,就一直和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后来夫妻俩相继下岗,靠着四处打工赚钱,清贫的日子倒也平淡而快乐。
直到2015年,这个清贫快乐的家庭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那天,谢湘萍的公公早上五点多钟起床摔倒在浴室里,被婆婆发现了,立马打120送到医院。诊断是突发脑溢血,手术之后便一直瘫痪在床,完全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由于婆婆身体不好,丈夫和弟弟、弟媳又有工作缠身,平时无暇照顾,从那时候开始,谢湘萍就辞工扛起了照顾公公的重任。
因家境困难,当老人病情稍微稳定时,她又一边去打工赚钱,一边挤时间全力照顾老人。“每天六点半起床,帮公公刷牙、洗脸、喂食、翻身、捶背、换尿袋、擦身……”这些听起来很简单,但一个年轻媳妇为照顾公公,做起来却相当不易。她每日都坚持给老人洗脚、擦澡。一夜换几次尿不湿,老人患有前列腺炎,小便频繁,尿不湿也要勤换。为了保持老人全身干爽、清洁,每次换尿不湿之后,都要给擦洗干净,然后扑上爽身粉,有时候被尿液浸多了,容易引起下部皮肤发炎溃烂,她就将土霉素片研成粉末当爽身粉用。一个儿媳妇,在为老人做这一切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耐心、体力、技巧,需要有一颗赤子孝心,更需要一种超凡脱俗的圣洁情操。
为了方便照顾老人,她与老人同住一个房间,基本上每天晚上要起两三次床,刚开始的时候,是整晚整晚不能睡觉,因为老人是医院医生说已经没得救了才出院回家的,那时老人的舌头是往里面缩的,全家人都担心老人就此离去。奇迹往往出现在执着和坚守之后,在她和家人不放弃、不抛弃的齐心协力下,老人的病情得到控制,只是全身瘫痪却不可逆转。夏天,气温逐渐升高,为了让瘫痪在床的公公能够睡个好午觉,谢湘萍特意打来水给公公洗脸、擦身、按摩、洗脚,然后再扑些爽身粉。为老人洗脚在平常人看来,也许不难,但是谢湘萍每次给老人洗脚却要累得大汗淋漓。因为瘫痪老人是无法配合的,她每次只能坐到老人床上,把老人的脚抱起来放到自己双腿上,用双手浇水淋脚、绞毛巾、慢慢操作。特别是每天还要为老人洗屁股,要把老人横放在床边,把自己的脚垫到老人身下,把老人悬起来放到自己脚两脚之间,用盆子装水放床旁凳子上,里面还要放醋水,防腐。“冬天的时候隔一两天换衣服,夏天每天都换。每个星期还要给公公理一次头发”由于之前老人就患有老年痴呆和冠心病,现在加上脑溢血压迫部位影响,语言功能和吞咽功能、排泄功能出现严重障碍,使得很多简单的事情变得极为复杂。
每天除了喂食、清洗、按摩外,最艰巨的任务就是帮助公公排便。瘫痪病人的消化功能不比常人,大便经常干结,很难自己排出,这时就要靠人用手指头伸入病人的肛门直肠,一点点地抠。而且一不小心极容易扣伤病人的直肠,引起并发感染。谢湘萍说:“大便出不来的时候就用手去抠,这些事情我们都做。刚开始第一次的时候,说实话,是需要克服很多的,在医院里面,我看到我婆婆跟我老公还有弟弟第一次抠屎,我也不是觉得脏,我是在想,用手在里面抠的话,是不是会抠的他很痛,出血之类的。回到家里我就不要他们弄了,我的手指比他们细长,容易抠,也不会弄伤老人。”
一个家庭的家风,才是真正的家庭不动产
4年多了,谢湘萍从未嫌脏,尽心尽力的为公公做好每一件事。正是谢湘萍细心的照顾,卧床两年多的公公,身上从未生过一次褥疮,气色也正常。走近坐在轮椅上的老人,这是一个在家人的呵护下活得极有尊严的瘫痪老人。老人静静的坐在那里,干净清爽,安静平和,绝无久瘫之人那种病恹恹、脏兮兮的状况。走进老人的住室,更没有丝毫异味,看不出这里是瘫痪患者的卧室。“就当是自己的亲爸一样吧”很朴素,坦然而实在。是的,人们的世俗习惯,会认为女儿照顾父母、妻子护理丈夫是理所当然。而对于一个嫁过来的媳妇,能在平常日子里体贴孝顺公婆,就是一种很值得称道的品格了,像谢湘萍这样体贴细致、任劳任怨照顾瘫痪在床的公公,不敢说绝无仅有,怕是少之又少。婆婆如此称道媳妇:“从来没发过脾气。不是亲女,胜过亲女。每次为老公公扣屎都要自己来,怕婆婆和丈夫弄不干净。8口之家一直没分家,一家人的饭都是她做,早上做了老人的事,还要料理一家人的早餐,中午匆匆忙忙又回来给公公换尿不湿、擦身、喂食,我身体不好,只能打打下手,瘫痪老人照顾得好,全靠这个好儿媳,还有在医院工作的二儿媳,也是全力从药物、营养方面给予保证。我家里两个儿子,没养女儿,人家都说,女儿是娘的小棉袄,我的儿媳就是我的小棉袄”。
“这都是应该的,我自己觉得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面对记者的采访,这位平凡的女性总是以略显轻松的平静语调浅笑着。不仅是感恩于老人,谢湘萍还受到了公公婆婆对他们父母一片孝心的感染。谢湘萍说:“我们做到这一点也是受我公公婆婆的感染,公公婆婆做了个好榜样,他们对上一辈就很孝顺,我们这一家,包括我自己的父母都是以孝为先,这是最重要的。说实在的我公公婆婆对我们确实是好,他们做的好,我们也要跟着他们这样去做。”现在,谢湘萍也以自己的行为继续感染着她的儿子。读高中二年级的儿子一放学回家,便帮着妈妈照顾爷爷,嘴里一边亲切地叫着爷爷,一边为爷爷揉手臂。谢湘萍说:“我们做子女的要发扬这种传统美德,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谢湘萍的感人故事,让人记起那句名言:一个家庭的家风,才是真正的家庭不动产。
点击【投票】即可进入投票页面
责编:贺娉婷
来源:攸县新闻网
【2022-3-26成长ABC】高楼小学:红色文化浸润 爱驻最美村小
【2022-2-26成长ABC】以爱筑校 护航成长
【2022-01-08成长ABC】株洲市最美村小之丫江桥仙石小学:用心育人 用情润心
【2021-12-11成长ABC】国培育精英 携手促提升
【2021-11-13成长ABC】攸县话,你会说吗?
【2021-10-30成长ABC】“芙蓉学校”花开攸州 乡村教育再添新军
【2021-10-16成长ABC】风雨中的向阳花
【2021-10-02成长ABC】不惧挫折 坚毅前行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