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胜利·决战决胜乡村述说丨种出“红火”的日子
2020-10-16 11:42:30          来源:攸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刘洁琼 |          浏览量:9272

10月12日,泸溪县兴隆场镇喜农辣椒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在包装当地特色干红辣椒——“玻璃椒”。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健 摄

       正是秋收时节,夜幕将临,湘西泸溪县兴隆场镇烂泥田村的深山里,凉风习习。群山环绕中,有一片稍平整的土地,为兴隆场镇中心,村民环此而居,精耕细作。

       随着一阵摩托车声响,邓武刚驮着两袋谷子出现了。见到记者一行人等候在门口,他来不及卸货,赶紧掏出钥匙引客进门。

       眼前这栋浅黄色的小洋房,就是邓武刚的家。一进门,记者就被震住了,欧式沙发、大屏液晶电视、格调十足的灯饰,完全看不出“贫困”痕迹。

       52岁的邓武刚是土生土长的烂泥田村人,他在全村种植辣椒最多,每年打理15亩辣椒,靠勤劳和汗水养育了3个孩子,去年还在吉首市买了商品房。

       以前种辣椒,只能糊口;现在种辣椒,为什么能赚钱?

       “有李老板撑腰,我们只管加油干。”邓武刚口中的李老板全名李作喜,在兴隆场镇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成立合作社不仅为村民送辣椒苗、送化肥、送技术,还保底价收购辣椒,为村民承担了滞销风险。

       第二天一早,记者来到李作喜的公司——湘西州喜农食品有限公司,冷库、洗料池、生产车间、会议室等,一应俱全。

       “吃早饭了吗?”记者打招呼道。

       “我不吃早饭。”李作喜刚从培苗基地过来,穿着一件旧夹克,鞋上还沾着泥。多年来早起干活抢时间,养成了不吃早饭的习惯。虽然现在富裕了,但他还是坚持每天只吃两顿饭。

       李作喜一辈子和辣椒打交道。上世纪90年代初,他做辣椒商贩,把镇里品质优良的辣椒往外销,近至贵州、广西,远至香港、日本和东南亚一带。

       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李作喜骨子里不服输,不甘心只做一个小贩,他要做湘西州的“辣椒大王”,打通辣椒全产业链。

       2012年,在镇政府的邀请下,依靠各方大力支持,李作喜决定在家乡办厂,做辣椒加工。“做农业太苦了,如今自己生活富裕了,也想带着村民一起过好日子。”李作喜不善言辞,但言语中对农民有天然的情感。

       他找到省农科院的专家,买到产量高、品质好的辣椒种子,并在镇上流转了600多亩土地,开办了两个“玻璃椒”培苗基地。李作喜是做市场出身,深知上季时机对价格的影响,于是,他“越冬培苗”,带着村民“错时种椒”,确保辣椒卖个好价钱。在李作喜的带领下,全镇有近2万人种植了3600亩订单辣椒,其中包括建档立卡贫困1129户4637人。

       “压力很大,每棵苗都很重要,都要精心呵护,万一出了错,村民这一年收成就悬了。”李作喜深吸一口气,眼下正是育苗时节,在山坡上的白色大棚里,10多位村民正在给土地消毒。

       烂泥田村的邓永虎搭上了李作喜这列开往春天的列车。曾经家徒四壁的邓永虎,靠种辣椒供出了3个大学生,如今,孩子们都有出息。

       “日子红火了,我也想向李老板学习。”李作喜的成功经历让许多人跃跃欲试,邓永虎脑子活,见生姜行情好,去年在村里开起了生姜合作社,凭借种姜的技术和采购商资源,他也想带领更多人种生姜致富……

■记者手记

辣椒铺就致富路

王柯沣 金慧

       兴隆场镇留给记者印象最深的就是辣椒,很多人都有着致富梦想,辣椒让他们的梦想一一成真。

       尽管兴隆场镇有种植辣椒的传统,但是交通不便,产量不高,辣椒没能改善他们的生存条件。

       消除贫困、缩小城乡差距的精准扶贫政策,让辣椒成为脱贫致富的“新贵”。“我的好日子是一个一个辣椒撑起来的。”李作喜告诉记者。

       属于先富起来的李作喜,在政府的帮助下,创办兴隆场镇第一家辣椒加工厂,成立了合作社,与全镇农户近2万人签订辣椒收购合同,全镇许多贫困户都加入了合作社。李作喜没有忘记富起来的责任,带领贫困户一起脱贫攻坚。

       兴隆场镇人养育了辣椒,辣椒也养育了兴隆场镇人。

       经过多次反复技术改良后,兴隆场镇的辣椒,产量更高,外表更好看,口感更好吃,身价倍增。辣椒已经成为兴隆场镇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

       过去守着辣椒受穷,现在靠着辣椒致富,是因为赶上了新时代。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刘洁琼

来源:攸县融媒体中心

攸县新闻
成长ABC
攸视频
直播视频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