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亭卷——攸县洣水四塔
2013-11-13 09:09:06          来源:攸县风物 | 编辑:颜洪 | 作者:黄德胜          浏览量:16252

  攸县县城对岸的洣水河畔,耸立着上、中、下三座文明塔和凌云塔,名为洣水四塔。始建于明、清代的四塔,分别于1982年5月,被攸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2月,被株洲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四座古塔屹立于洣水河畔,是我县的地标性建筑物,10公里之内,四塔连成一线,成一字雁阵。亦如四幅精美的画屏,可综观,也可单独欣赏。

  文明上塔

  位于洣水南岸菜花坪镇窑湾村山头上,距县城1公里。明万历丙子年(1576)由知县徐希明所建,距今已有400余年。清嘉庆戊寅年(1818)重修。该塔八方七层,高21米,红石为基,青砖为体,边长2.95米,占地面积42平方米。第一层南面有大门,高1.5米,宽0.8米,祁阳石门额,上镌“文明塔”3字,工整有力。塔内砖砌拱顶,有阶梯右旋而上,可达第四层。四层以上内空,四向开窗门,葫芦塔顶,直插蓝天。站在塔门,可鸟瞰全城。清时陈兆星作七律一首记其胜:“高摩霄汉碍飞鸿,级可潜升望不穷。足蹑风云平地上,身依日月半天中。一拳峻峭孤山小,八面玲珑鸟径通。笑指烟霞缥缈处,飞来江畔羡神功。”

  2005年,攸县菜花坪人民政府对文明上塔进行了修复。

  文明中塔

  位于县城西郊洣水西岸皂角市水口山头,距县城约5公里许。明万历丙子年(1576)与文明上塔同为知县徐希明所建。康熙甲午年(1714),邑绅陈仲徵、刘仲英、夏羽凰、刘桃川、洪宁人等捐资重修。清乾隆壬戌年(1742)塔曾倒塌,第二年知县冯运栋同邑绅陈葵、龙璠、陈兆星等召集邑人重修。全塔用青条石砌成,六方七层,高9.7米,底层边长3.2米,占地35.8平方米。第二层东向有门,高1.94、宽0.64米。塔内中心有方石柱,分层叠砌至顶部。各层均以三块条石三向延伸至塔身边墙内,增强了塔身牢固度。塔内无阶梯,中心石柱内有洞,可攀援而上。

  2010年,县政府筹款30万元对文明中塔进行修复,对塔体外观抹缝加固,塔基新建两层观景台,增加了一条上山道路。气势更加雄伟,与正在兴建的桐坝电站交辉相映。

  文明下塔

  位于县城西7公里的鸭塘铺乡桐坝村,立于洣水河中的沙洲上。该塔建造年代无确切记载,经考证,比上、中两塔稍晚,距今约200余年。该塔通体由红石砌成,八方七层。高22.35米,占地约64平方米。该塔由于建于沙洲上,据说塔基深与塔身高相等。塔基呈桥墩型,前尖后宽,以抗水流冲击。第一层有门,高1.7、宽0.8米,拱顶。有阶梯右旋而上,可达四层。五至七层空心,各层均有窗户。一层内原有神龛、神像,现已无存。第二层龛内有一祁阳石浮雕立人,头戴尖笠,手持锁链,楣额有“似佛”两字,两边对联是“诵大乘经,身登彼岸;现本来像,光放浮图”。两侧原有青石碑刻,现已无存。第三层内有青石浮雕观音坐莲像。第四层内有哪吒闹海浮雕。该塔身处河中,挺立中流,虽常遭洪水冲击,却岿然屹立。

  2010年,攸县政府筹资50余万元,对文明下塔进行维修。维修项目主要是对该塔的塔基进行专业性加固,对塔体内外的残缺红岩石进行剔除安补,对塔的外墙进行修复性粉刷,对塔的腰檐翘角进行修复或重做,对塔的腰檐石板进行更换。坚持“修旧如旧”的文物修复原则,充分保留了文明下塔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凌云塔

  位于县城西10公里的马鞍山上,清嘉庆年间(1816)知县赵勷倡建,是四塔中建得最晚的一座。该塔八方七层,高16米,塔基边长4.6米,占地面积102平方米,乃四塔中最大的一座。塔基及第一层为红条石砌,二层以上为青砖砌成。内有阶梯右旋而上,亦可达第4层,各层内有石刻龙、狮、人物浮雕。第一层楣额书“凌云”两字,下镶二龙戏珠浮雕,工艺精细。五层以上为空心,各向有窗门,塔尖葫芦宝顶尚为完好。

  凌云塔地处攸县衡东两县交界处,地势雄伟。其地当时为阴山县城,立凌云塔是以“砥柱当中,作全城之锁钥”,所以该塔誉为镇县宝塔,“收东江北江之秀,拦文清文浦之雄”。

  历来游览凌云塔的人甚众,文人墨客留迹较多,仅同治版《攸县志》记载,除赵勷的《马鞍山凌云塔记》,还有贺德宗的《凌云塔赋》、刘传学、王缉熙等人的诗词。王缉熙诗云:“屹立雄郊外,嵬然一大观。何人曾驻马,此地尚留鞍。细草添缨饰,长江作带槃。西流看滚滚,千古障回澜。”

  2009年,县政府筹资50万元,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凌云塔进行修葺。维修内容包括:剔除安补塔体内外的残缺青砖,对内外墙进行修复性粉刷,修复或重做腰檐翘角,更换腰檐石板等。为便于该塔的保护和利用,在塔基外修建向外延伸3米的八角形平台。同时新建一场地开阔的观景台。在观景台上或俯看或远望,四周风景尽收眼底。

作者:黄德胜

责编:颜洪

来源:攸县风物

攸县新闻
成长ABC
攸视频
直播视频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