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车间”,大民生
——新化探索就近就业扶贫新路子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周俊 通讯员 曾伟业 陶永辉
7月17日清晨,新化县枫林街道大水坪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群农村妇女、年轻小伙有说有笑,从楼上的家中下来,走进一楼的新化县嘉铭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开启一天的上班时间。
走进生产车间,只见50余名“上班族”正在赶订单,打模、理线路、焊接、装配件,一块块电脑键盘线路板快速组装完成。“我家3个人都在这里上班,每月总共有8000多元收入。”贫困户曾红高兴地说。
大水坪村党支部书记蔡殿中介绍,以前,村里大多数贫困户外出务工,往往顾不上照顾孩子、赡养老人。今年4月引进扶贫车间后,贫困户就近务工,既能照顾家庭,每月还有固定收入,农村更有生机和活力。
作为劳务输出大县和国家级贫困县,新化加强扶贫车间建设,提升就业扶贫力度,探索出一条帮扶贫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增收脱贫的新路子。截至6月底,全县共建设扶贫车间142家,其中6家被评为省级示范性扶贫车间。涉及电子、陶瓷、农产品加工、服装制造等11个行业,提供就业岗位7531个,吸纳就业人员5875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783人,人均月收入2500多元。
新化县纪委监委将该项工作纳入重点监督范围,派出5个督查组进村进户进车间,督查督导督战扶贫车间建设,多方协调齐抓共管。上半年,全县获得认定的新建就业扶贫车间68家,完成目标任务的213%,目前正在审核中的还有近20家。该县纪委监委负责人介绍:“楼上居家、楼下就业。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就业难和工厂招工难问题,为搬迁群众提供了稳定收入,增添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依托“小车间”,服务“大民生”。琅塘镇五星村易扶安置点扶贫车间,涉及多个行业,有生产塑胶的、经营电陶卫浴的、做水龙头安装的,还有从事服装生产的,所到之处,一片繁忙景象。工种及岗位适应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还开辟了多个肢残贫困人口就业岗位。
“还是在家门口挣钱好,方便照顾我妈和患病的老弟。”贫困户胡宇军说,“前年我在上海一家文印店当学徒,除去开支一年下来仅存下5000元。”如今,小胡一家四口已搬进宽敞明亮的安置房,他上班第一个月领到2000多元工资,成了有稳定收入的“工薪一族”。
责编:皮宇
来源:华声在线
【2022-3-26成长ABC】高楼小学:红色文化浸润 爱驻最美村小
【2022-2-26成长ABC】以爱筑校 护航成长
【2022-01-08成长ABC】株洲市最美村小之丫江桥仙石小学:用心育人 用情润心
【2021-12-11成长ABC】国培育精英 携手促提升
【2021-11-13成长ABC】攸县话,你会说吗?
【2021-10-30成长ABC】“芙蓉学校”花开攸州 乡村教育再添新军
【2021-10-16成长ABC】风雨中的向阳花
【2021-10-02成长ABC】不惧挫折 坚毅前行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