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门前三小”  共享“攸美 ”生活】走进攸美幸福屋场——新漕社区
2023-01-03 17:03:14          来源:攸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张娜 |          浏览量:541

走进攸美幸福屋场

——新漕社区

作者 | 洪华第

       2022年12月17日,天气晴朗,艳阳高照。我们这支“攸县作协赴鸾山开展‘攸美幸福屋场’采风活动”的小队伍,驱车走进了新漕社区。从前的新漕村,现在有个新时代名字叫新漕社区。

       新漕社区呈一个椭圆形盆地,坐落在罗霄山脉中段国家森林公园里,四周青山比肩而立,户户开门见山,几乎每座山都有一个赋予生命的名字。

       社区东边,漕溪水穿过台陂石拱桥淌进田野,滋润着数百亩水田。石拱桥两端各有一座青山对立,十几丈高,形成一个30米宽的峡谷。桥左端的山像坐立的老虎,桥右端的山像展翅的凤凰,名曰“猛虎扑凤”。 北边,漕溪水从一个峡谷流出村外,站在远处望去,漕溪水东面的那座山叫“东岭”,形似上水鲤鱼,西面的山像鹅,长长的鹅脖子伸进漕溪水饮水,这里叫“鹅鲤戏水”。故乡的父老乡亲世世代代与大山和谐相处,把大山看成有生命的动物,创造了这种奇妙的意象景观。

       新漕社区山高溶洞多,每个溶洞就像一个很大的天然空调,夏天放出爽爽的冷气,冬天放出融融的热气,造就了冬暖夏凉的宜居环境。村东的鲤鱼山下有个鲤鱼洞,洞内恒温摄氏20度左右,这里是居民休闲娱乐的极佳去处。每年来新漕社区休闲观光的游客,把鲤鱼洞誉为“洞天福地”。

       新漕社区有一公里长的街道。这里原是漕泊乡政府办公大院的所在地。这条街道原来是按照乡镇级规格设计的,八十米宽,S315省道南北直穿街心,两边的花坛和人行道都很气派;商铺和宾馆林立,卫生诊所、信用社、邮政代办所、网吧、超市应有尽有。2005年撤乡并村之后,虽然乡政府办公机关搬走了,但新漕村的领导继续将老街扩容,打造成一条具有城市格局的风情街。

       社区东面的罗霄山下的东冲组,有座古老的程氏宗祠。在井冈山土地革命时期,程氏宗祠曾经是苏维埃红军东冲兵工厂。1930年冬,为了给井冈山红军队伍制造武器,攸县苏维埃政府奉湘赣边区临时省委的命令,由吴桂林(红军指战员)牵头,集中了漕泊苏区铁、木、铜、银各行业的工匠30余人,以东冲程家祠堂为生产车间,创办了攸县有史以来的第一家兵工厂,命名为“苏维埃红军东冲兵工厂”。兵工厂专门为红军打造梭镖、大刀、匕首、雷火枪、松树炮、土地雷和修理枪支零部件。东冲兵工厂成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眼中钉。湘东白军叫嚣:“三冲两漕,杀绝人毛。”(三冲指东冲、草皮冲、出水冲,两漕指新漕和老漕)。这里每座山都发生过流血的战斗,每次战斗都有为革命捐躯的红军英烈,每位英烈都有一串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罗霄山脚下的革命烈士墓群,安息数百位烈士。他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长眠在罗霄山下,与青山万古长存。如今,红军东冲兵工厂是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也是湖南省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都有来自省内外的游客,特别是青少年,在这里祭拜革命先烈。

       新漕社区西面山脚下,有洪秀全纪念堂。这是一座具有明末清初建筑风格的洪氏祠堂。纪念堂正厅有洪秀全塑像,其中一件镇堂之宝,那是一封洪秀全的亲笔信。1852年,太平军东征路过湖南攸县兰村时,洪秀全写信向新漕洪姓族祖洪文炳和洪澧泉求援扩军。透过斑驳泛黄的信纸,清晰地展示距今(2022)170年前,太平军向新漕发出的历史信息。洪秀全纪念堂,是湖南省少有的太平天国纪念堂。

       新漕社区中央,有一个跨湘赣两省的农贸市场,叫漕泊市场。江西莲花县有一趟班车往来漕泊农贸市场和莲花县之间,罗霄山下盛产各种土特产,例如山萝卜、野天麻、野淮山(又叫钻篙薯)、紫色脚板薯、竹笋、猕猴桃,还有东乡豆腐、 霉豆腐、原坛酒(又叫糯米酒)、 晒肉、蜂蜜等土特产,都在这个农贸市场得以交易。

       新漕社区幸福屋场不是一蹴而就。据现任新漕社区党总支书记张卫平介绍,新漕村历届村党支部书记和村长都十分注重改变家乡面貌,经过一届又一届村领导的努力,带领乡亲们艰苦奋斗,将漕溪水直江还田,改造成一条三公里长的江景线;在小田组打造了绿色产业“株洲圣仙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 近五百亩的水果基地,激发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自采自摘的乐趣;落地小田组的株洲市木业有限公司,改变了老祖宗世世代代专卖原材料的落后经营模式;两家图书阅览室,丰富了社区的文娱生活……但凡各种各样的娱乐设施举不胜举,城里有,这里也有。

       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红色文化、人文景观和绿色产业,让新漕社区的居民感受到新时代幸福指数的提升。新漕社区成了旅游、休闲、度暑、餐饮、购物和红色文化教育于一体的旅游集散地。

       众人拾柴火燃高。如果说前任几届村领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么,为新上任的党总支书记张卫平锦上添花铺平了道路。

       张卫平廉洁奉公、刻苦工作、敢于担当的公仆精神给游客的印象很深刻的。“巾帼不让须眉”,她肩负重任,带领乡亲们向攸美幸福屋场迈进。

       新漕社区的巨变,惊动了20世纪六十年代下放在漕泊公社的知识青年,他们多么想回到人生第一驿站,看看曾经生活、劳动达十年春秋的知青点,回忆那段苦乐年华。新漕社区党总支书记,特别为老知青着想,按照当年知青点的模样,仿造一个知青点,迎接老知青回家看看。

       新漕社区的老居民不会忘记。当年,知青插队落户新漕大队,十几个人住进三间杂屋,吃饭睡觉在一起,和社员同劳动。当年的知青点,进门的两边,贴了一副醒目的对联: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门楣横批:知青之家。知青与同村青年一同唱“红歌”,跳“忠”字舞,把《补锅》、《沙家浜》和《红灯记》搬上了公社大舞台。1977年下半年,全国恢复高考制度。这以后,知识青年一个一个劳燕分飞返城了。

       新漕社区是新时代农村的一个缩影。像这样的社区攸县能有多少呢?


责编:张娜

来源:攸县融媒体中心

攸县新闻
成长ABC
攸视频
直播视频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