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稻制种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为充分发挥攸县制种大县优势,科学规划,优化布局,促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全县杂交水稻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县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提出了关于《做强水稻制种 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进一步推动攸县由种业大县向种业强县转变。
火热的七月,正是农作物生长旺盛的季节,在丫江桥镇华裕村的水稻制种基地,秧苗随风拂动,一眼望去郁郁葱葱,县政协委员孙琪赶到水稻制种大户朱辉敬的基地里查看,了解水稻制种产业情况。
县政协委员孙琪:“你现在总共制种多少面积?”
制种大户朱辉敬:“我现在总共制种面积有300亩,估计一亩可产500多斤,县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经常下来指导技术。”
朱辉敬今年制种面积有300亩,大部分是秋制种,秧苗长势正好,预计会迎来一个丰收的金秋。但想起一个多月前插秧时的人手不够,多少还是让他对明年增加制种面积感到担忧。
制种大户朱辉敬:“做事请人不到,做不赢,又不能耽误季节,还是要实行全程机械化就好,有时还怕灾情,没有保障。”
攸县地处湖南东南部,位于罗霄山脉优势生态制种区域,极大部分属丘岗区,有良好的自然隔离条件,同时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地理区位优势及自然生态条件适宜杂交水稻良种的繁育,适合水稻制种产业发展,先后几年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大县。全县杂交水稻制种面积保持在4万亩左右,2023年生产面积达5.22万亩。但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制种生产效益和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还存在提升的空间。
县政协委员孙琪:“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我县水稻制种产业还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专项投入不够导致产业基础难扎牢、整体水平不高导致产业链条难拉长、配套政策不全导致各类风险难抵御、专业人才不足导致技术服务难跟上等等。”
从2005年起,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几乎都对种子或种业提出了发展要求,从强调良种推广,到生物育种工程,再到种业安全问题,一步步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攸县的水稻制种,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长期努力下,也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逐步成为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县政协委员孙琪:“为促进我县水稻制种产业持续、健康、长远发展,我们特提出四个方面的建议,一是要加强规划引导,夯实产业根基;二是要加强资源整合,助推产业升级;三是要加强综合服务,增添产业后劲;四是要加强政策扶持,降低产业风险。”
一审:刘洁琼丨二审:蔡晓雅丨三审:刘峰
监制:吴辉兵
责编:文维
来源:攸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2022-3-26成长ABC】高楼小学:红色文化浸润 爱驻最美村小
【2022-2-26成长ABC】以爱筑校 护航成长
【2022-01-08成长ABC】株洲市最美村小之丫江桥仙石小学:用心育人 用情润心
【2021-12-11成长ABC】国培育精英 携手促提升
【2021-11-13成长ABC】攸县话,你会说吗?
【2021-10-30成长ABC】“芙蓉学校”花开攸州 乡村教育再添新军
【2021-10-16成长ABC】风雨中的向阳花
【2021-10-02成长ABC】不惧挫折 坚毅前行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