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攸县米粉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制作技艺无不体现了攸县人隐藏在食物中的智慧。攸县自古有食米斋、米豆腐、米面、米粉的饮食习俗,到了明代中期,攸县人将粉末状的粮食进一步精加工,形成了条状的米粉。前不久,攸县米粉的制作技艺被评为了省级非遗。
攸县米粉最初的制作技艺可以从阳升观庙会开始追溯。千年道观,朝圣不断,来自湘东赣西的信男善女朝拜后都要歇脚吃饭,攸县米粉就此诞生,并成了阳升观的道家素食代表。
攸县米粉制作技艺传承人廖钟鑫:“从米斋开始,然后是那个米糕,后面是米面,就是手工米面。上世纪60年代以后做成搭粉。后面80年代就改革了,使用机器做米粉。”
家住阳升观村的廖钟鑫,从小吃着米粉长大,对于米粉制作技艺熟稔于心。后来,廖钟鑫创办了米粉加工厂。在他的厂房内,米粉制作还保留着传统的工艺。
攸县米粉制作技艺传承人廖钟鑫:“这个攸县米粉十八道工艺。从洗米到拌料,然后蒸熟,蒸熟之后再挤熟,挤熟以后除湿,除湿以后切割,切割以后老化,老化以后烘干,烘干以后切割,切割后包装出货。”
攸县米粉的原材料一般采用早稻米,在中医里面,早稻米有补脾健胃之功效。为了改善早稻米粗糙的口感,攸县米粉在制作过程中要经历反复挤压、蒸制,最后制作出来的米粉通体透亮、韧劲十足,并且全程不用明火,采用暖气片和风扇烘干,以确保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攸县米粉制作技艺传承人廖钟鑫:“我们那个烘干不是高温是中温,保持营养成分。也不是露天的,避免了苍蝇,灰尘,确保了环保问题。”
如今,攸县米粉不仅是攸县美食的代表,更是攸县的标志性产业之一。目前,全县共有218家传统作坊,13家生产厂家,每天有上万吨的米粉销往全国各地。
攸县米粉制作技艺传承人廖钟鑫:“带着一些农户,从加工到电商、销售大概有1000多人。我们做产业的,单独我们攸县请了有400多家,株洲有500多家,长沙有200多家,广东一些加盟的,做三产要做米粉店的有1000多家,加工和三产业做米粉的,一年总额有20个亿。”
一审:刘洁琼丨二审:蔡晓雅丨三审:刘峰
监制:吴辉兵
责编:付静(见习)
来源:攸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2022-3-26成长ABC】高楼小学:红色文化浸润 爱驻最美村小
【2022-2-26成长ABC】以爱筑校 护航成长
【2022-01-08成长ABC】株洲市最美村小之丫江桥仙石小学:用心育人 用情润心
【2021-12-11成长ABC】国培育精英 携手促提升
【2021-11-13成长ABC】攸县话,你会说吗?
【2021-10-30成长ABC】“芙蓉学校”花开攸州 乡村教育再添新军
【2021-10-16成长ABC】风雨中的向阳花
【2021-10-02成长ABC】不惧挫折 坚毅前行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