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光明媚普照大地,“叮咚——”一声门铃响,孩子们背着书包整整齐齐地走进教室,等待新一天的知识。7月8日上午,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三下乡实践团队在乡贤馆进行支教第二天的教学,“发扬国风,从说中国话起;说中国话,从普通话开始。”为了在乡村大力推广普通话,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此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三下乡”志愿者团队在暑期学校展开三下乡特别课堂第二期:寻找藏在姓名中的古诗词。
“诗是艺术的语言——最高的语言,最纯粹的语言。”谈及诗歌,著名诗人艾青如此说道。带着增强孩子们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与荣誉感的教学目标,志愿者李佳琪来到了二年级学生们的课堂;走上讲台,她率先在黑板上写上几个大字——说好普通话,写好标准字。“大家都知道自己的名字有什么内涵吗?其实我们的名字中藏着很多古诗词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李佳琪耐心地提示学生们思考名字的意蕴,纯真的孩子们纷纷在作业本上写下自己的大名。
▲志愿者写下课堂主题
古诗具有简洁、抒情、篇幅短小而丰富的特点。“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利用古诗作为一个起点,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设想象中的图画。”志愿者李佳琪微笑着说道。古诗教学给了学生们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发展创造性思维,进行艺术再创造。让学生们寻找藏在名字里的古诗词便更加有助于学生发掘文字的魅力,体会中华文化的精华。
▲志愿者写下带有学生名字的诗歌
“同学们,让我们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诗歌,用正确的中国字写出藏在诗歌里的名字。”李佳琪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下同学们姓名的规范字形,同时带领学生们领读古诗词,“淼淼望湖水,青青芦叶齐。同学们快看看是我们班哪位小朋友的名字呀?”老师话音刚落,只见学生们都回头看向一个小女孩。小女孩一脸自豪地大声回复老师:“是我的名字!张淼淼。”随后张淼淼同学跟着老师在黑板上写出正楷体汉字,看到有不对的地方,老师便纠正笔顺,并让孩子们用流利的普通话大声朗读诗词。
▲夏昭炎教授来到课堂
课堂进行到一半时,夏昭炎教授特意来到乡贤馆观摩志愿者们的教学,听着学生们用标准普通话朗诵古诗词,作为美学教授的他情不自禁地点点头,对课堂内容大为赞赏。古诗把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学生们对诗中描绘的各种形象大都见过,他们可以利用想象根据诗意把大脑中记忆的各种意象进行再造组合,从而在大脑中创造一个新的画面,这样受到美的熏陶。”任课老师李佳琪回答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诗中有理”,既闪耀着美的光彩,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又引发学生思想情操上受到美的陶冶和升华,不失为一堂推普有益课堂。
▲志愿者检查学生们的汉字书写
“我觉得这节课特别好玩,我也找到了藏在诗歌里面的我的名字。”学生胡哲溪一脸童真地对老师说道。对于小学生而言,对于美与丑、善与恶往往凭借外部表象去下定论,而不能分析其内在的美和价值。他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审美体系,通过古诗教学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而教孩子们说好普通话,写好标准字,则是文化在传承,教育在推进。
责编:周玲
来源:攸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2022-3-26成长ABC】高楼小学:红色文化浸润 爱驻最美村小
【2022-2-26成长ABC】以爱筑校 护航成长
【2022-01-08成长ABC】株洲市最美村小之丫江桥仙石小学:用心育人 用情润心
【2021-12-11成长ABC】国培育精英 携手促提升
【2021-11-13成长ABC】攸县话,你会说吗?
【2021-10-30成长ABC】“芙蓉学校”花开攸州 乡村教育再添新军
【2021-10-16成长ABC】风雨中的向阳花
【2021-10-02成长ABC】不惧挫折 坚毅前行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