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然坚守】坚守生命防线的“重症医学”人
2023-01-21 17:14:00          来源:攸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周玲 | 作者:攸县人民医院          浏览量:3486


2022年12月,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医院的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上来,面对“防重症、降死亡、保健康”的重要任务,攸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成为战“疫”的纵深阵地,每天都处于满床状态,为最大限度地救治急危重症患者,保障患者得到有效救治,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基本都是带病在岗,完全处于超负荷运作中,争分夺秒与病毒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拉锯战”。副院长刘永兼任重症医学科主任,尽管年底行政事务繁忙,他仍坚持每天到科室查房,为重症患者救治把好“第一道关”;副主任陈旻深知重任在肩,强忍着身体上的不适带领全科人员全力以赴、共克时艰;护士长周玲艳高烧一退就立即返岗,带领护理团队日夜穿梭在病房,配合医生抢救急危重症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

临危受命,尽显医者担当

面对不减反增的重症患者和“降死亡、保健康”的紧迫使命,12月16日,经院党委研究决定,紧急筹建新的发热病区,增设重症监护病房,从各科室抽调人员即刻上岗。文义是重症医学科的一名资深重症医生,自2012年开科以来,他在重症医学科一待就是十年。2020年新冠疫情,他主动请缨,第一批前往菜花坪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参与医疗救治工作,2020年获县抗疫三等功。这一次他又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与科室副护士长阳凤、护士龙佳丽一起“转战”发热病区,担负起新增重症区域患者救治工作。“万事开头难,人员、物资、设施、设备都陆续到位,为了节省时间,那几天我们所有人几乎都是吃住在科室,医院安排食堂送饭过来,晚上就睡在办公室长椅上。”回想起那几天的情形,文义仍记忆深刻:“病人一个接一个地进来了,很快就住满了,重症患者也多,都是基础疾病重的老人,幸好早有准备,把三个儿子都送到了乡下由老人照顾,我们家离医院挺远的,我和老婆商量了一下,就在医院附近租了间房,这样科室有事晚上也可以随叫随到了。”

快速识别,及时有效救治

作为一名重症医生,文义每次接班后首先巡视病房,对自己管床病人的病情做到了如指掌,他说,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保证每一位患者能得到及时的救治。龙叔叔几天前因在家中突发呼吸困难送我院急诊就诊,入院时神志昏迷,血氧低,文义会诊后紧急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改善患者通气,入科诊断:肺气肿、肺性脑病、气胸、新冠病毒感染、冠心病、心功能不全,面对着在生死边缘挣扎的患者,文义几乎是寸步不离地守在病床前,随时调整治疗方案。紧急行闭式引流术排气、抗感染、抗心衰、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肺泡灌洗、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2天后,患者神志清楚,呼吸好转,拔除气管插管。“我感觉好多了,谢谢你们!”龙叔叔(化名)及其家人不停地向医护人员道谢。


生命至上,传递爱与力量

84岁高龄的王爷爷(化名)是医院的老病号了,高血压、糖尿病、重度ARDS,2023年1月4日病情加重来我院就诊,新冠病毒感染,CT提示肺部感染病灶50%以上,文义向其家属详细分析讲解当前病情以及预后、转归,在家属强烈要求下,转到上级医院治疗。1月7日,患者病情恶化,呼吸困难加重,需转ICU行气管插管,家属考虑老人耐受性决定放弃治疗回家。回家后家属再三思量,最终还是决定来我院保守治疗,1月9日入院后,文义凭借多年的重症救治经验,立即组织多学科联合会诊,为患者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侧卧位通气、稳定血糖……等系列处理。因患者上无创呼吸机,重度氧依赖,不能完全配合,留置胃管难度极大,风险也大,阳凤不厌其烦地与家属反复沟通,轻言细语地与老人交流取得积极配合,以娴熟的手法顺利完成操作,保证了患者的营养支持。王爷爷很快病情好转,神志清楚,已改用面罩给氧,能部分自主进食,家属们都说没想到在县医院能得到这么有效的救治,真是不可思议。

2023 ︳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会出现,面对新冠疫情,正因为有这么多医护人员的“医然”坚守与奉献,才能够托起患者向生的希望,实现患者早日康复的期许。副院长刘永在科室早会上多次强调:“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是要统一思想,坚守‘阵地’,不惧压力,迎难而上,凝心聚力打赢这场‘硬仗’,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乌云终将散去,阳光终将来临!”



(来源:攸县人民医院)


责编:周玲

来源:攸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攸县新闻
成长ABC
攸视频
直播视频
我要报料

  下载APP